乡野骑行
2025-03-23

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与体验了。

22日,在朋友的安排和陪同下,我们骑着凤凰牌自行车,行进在珠海斗门乡野,一边漫骑,一边欣赏着岭南临海的田园风光。

初春的岭南,天特别的蓝,平整的田畴,被热带树木分割着,从这边到那边,几公里远,静静地躺在苍翠的丘陵间,因为是岭南,水稻栽植的时间比江南早,江南的水田还在开满油菜花的时候,这里的水田都已翻耕整平,并蓄着合适的水,朋友说,再过一段时间,这里的田里都插满了绿油油的稻秧,满眼绿色,很是养心,到了秋天金黄一片特别美!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都特别发达的珠海,还有这一方田园净土,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的当下,这里适合慢下来,放下一切,与大自然自由对话。这也让当地人感受到了发展农文旅时机已非常成熟,自然的田园风光,加上人文的乡野艺术,这里就将成为另一种诗和远方了。

漫骑在斗门微微的清风中,很是舒适,也特别惬意,清新的泥土气息与青涩的草叶味儿,随着风儿,弥漫在空气中,这是一种久违的清香,沁人心脾。面对朋友的娓娓描绘,我感觉到一幅经典的田园画正在他的脑海里,他正在为实现他心中的画卷而奋斗着。这场景,于我又是特别的熟悉,在时代发展的大洪流中,我们都是追梦人。

之所以说熟悉,源自我年轻时那段追梦的经历。

我出生一个陶瓷家庭,耳濡目染母亲填瓷绘制,让我对画画产生了极浓的兴趣,从小立志当一名画家,于是课后之余,练字、跟着书本摹画成了我的日常。然而我的第一份工作,却与画画没有关联,学校毕业后,我进入了昌渠指挥部当了一名宣传干事,当时的指挥部在市郊离市中心有十几华里,那时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没有放弃画画的梦想。 非常感恩,景德镇是一座艺术之城,也是一座造梦之城,艺术氛围特别浓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各类的艺术专业培训兴起,1986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首届在景德镇招生,教学点就设在市群众艺术馆,面向社会上的艺术爱好者开放,老师大多是景德镇瓷画名家。我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报名了,学校是晚上授课,尽管从我工作的地方到学校很远,但我没有犹豫,因为这是我专业学习的机会。

那个画面,在我记忆里特别清晰,一个女孩,骑着自行车,在黄昏中朝着市区方向,穿过田野、穿过城乡结合的沙土道路、穿过城区的里弄。画中的那个女孩就是我,每天一下班,我就骑上父亲给我买的凤凰牌自行车,赶到夜校去学习中国画,三年风雨无阻。尽管骑行的路非常远,但我并没有感觉到累,这或许就是梦想的力量吧。

凤凰牌自行车,载着我的梦想,穿过岁月的风雨,让我真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让我下定决心,在艺术的田园里耕耘,之后相继就读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泰国东方大学等,并拿到了艺术管理学博士。一晃四十余年,梦之船起航的场景越来越清晰,那是我艺术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

于是,在离开珠海之前,我跟朋友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把我在斗门田园骑过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邮寄给我,朋友欣然而允。我将把它收藏在蔡玲玲陶瓷艺术博物馆中,让它与我的艺术作品一道展出,成为我艺术之旅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