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瓷:秋原欢歌
2025-09-01
每周一瓷#6

最深的幸福不是仓廪实,而是劳动者额头汗珠坠落时,溅起的朵朵晶莹的浪花



图片

已到处暑节气,意味着酷热的天气即将离去,我国古时,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里所说的“禾乃登”,指的是稻、粱、黍、稷等农作物将成熟。再过些时日,我们不仅将享受到秋高气爽的美好景物,也将迎来心中神往的秋收景象。
在丰收的景象还在来路之上,我们不妨先睹为快,一起欣赏一下我们博物馆馆长蔡玲玲老师原创作品《秋原欢歌》,提前感受丰收季节的喜悦。瓷画《秋原欢歌》,是蔡老师为好友点题创作的作品,也是她多年来深入生活、坚持写生的厚积薄发之作。
图片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作品《秋原欢歌》
作品以广袤的田野为背景,以丰收的稻穗为切入点,将秋收的欢歌凝固成永恒的视觉诗篇。画面仿佛是一曲田园交响乐,既有劳动的节奏感,又有自然的韵律美,让观者在陶瓷色彩的流转中听见稻穗沙沙作响,闻到泥土深处的芬芳。
图片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作品《秋原欢歌》局部
作品采用全景式构图,将秋原的辽阔与丰收的繁复尽收眼底。近处的劳动者们如棋子般错落分布,劳作中的妇女儿童,或弯腰拾穗、或结对牵袋装谷、或抬簸箕搬运……形态各异,都沉浸在秋收的劳作中,心中对丰收的喜悦不仅写在脸上,更体现在她们的举手投足的每一个动作之间。不远处,收割机机手正和助手一道,驾着收割机在田野里奔跑。而视觉的远方,是连绵的群山,云霞静谧,与火热的秋收场景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融合成一个整体,像秋收欢快的旋律向着远方连绵。
图片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作品《秋原欢歌》局部
图片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作品《秋原欢歌》局部
而在这群可歌的劳动者之中,有两个特殊者,如果不是听蔡老师介绍,我们很难洞察到画中的秘密。原来,画中两个人物造型,原型就来自于蔡老师的朋友夫妇。在平时的交往之中,蔡老师与朋友夫妇结下了深厚友谊,也曾不远万里到朋友的家乡采风,蔡老师在构思创作时,就将朋友夫妇的风采用陶瓷艺术的语言巧妙地展现在朋友自家农场画作之中,让朋友欣喜不已。眼尖的读者,看到作品之后,你能猜到作品中谁是蔡老师朋友的形象?欢迎评论区留言。
图片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作品《秋原欢歌》局部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欣赏。这幅作品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色彩。《秋原欢歌》采用了新古彩和颜色釉相结合的技法,巧用色彩的语言,艺术地打开了画面的空间,金黄的稻浪从画面底部向远处层层递进,与天际线处的黛青山峦形成呼应,青、黄、褐、绿依次叠呈,构筑起丰收的底色。
图片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作品《秋原欢歌》局部
欣赏《秋原欢歌》,不觉让人畅想着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但我更感觉到,在画中,蔡老师是在用丰富的艺术语言,像人们讲述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丰收从来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人与土地在四季轮回中共同书写的契约;真正的欢歌不在机器的喧嚣,而在稻穗与大地亲吻的瞬间;最深的幸福不是仓廪实,而是劳动者额头汗珠坠落时,溅起的朵朵晶莹的浪花。